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黄河时评

【黄河时评】让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2019/03/22/ 11: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崔银辉

【黄河时评】让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崔银辉

  刚刚过去的己亥年春节,比往年更热闹,我省以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喜迎新春、庆祝佳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春节相遇,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年味,也让平时“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走近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非遗。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农耕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鲜明地方特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春节,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我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然,让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只靠春节“风光”一阵,远远不够,还需要绵绵用力,多措并举。

  让非遗乘上文创的东风。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创产业不仅能为非遗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也让非遗走入市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故宫,2017年文创产品收入就达15亿元。我省非遗资源涉及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各类非遗既能提供美观、特色鲜明的外观设计元素,又可从中挖掘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从这些非遗资源中迸发出好创意,开发出好产品,开拓出好销路,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让非遗走进校园,植根于孩子们心中。“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遗的发扬传承关键在人,更在于年轻一代。让非遗走进学校,让学生们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非遗,不仅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还培育起他们对非遗的兴趣,有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实现非遗技艺的代代相传。

  让非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其中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显然,在网络时代传承非遗,需顺势而为,借助互联网将非遗发扬光大。要运用多种传播手段,让各种非遗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大放异彩,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群众,非遗的保护传承最终也要依靠群众。只有让非遗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