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陇上评论

【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要瞄准创新的“突破口”发力

 2020/01/10/ 0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黄 绿

【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要瞄准创新的“突破口”发力

  黄 绿

  甘肃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关键是要把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科技、产业、业态、模式等这八个方面作为创新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定向发力。

  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和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甘肃经济一路艰辛走来极不容易。全年经济预期目标得以实现,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两大底线任务进展良好,“六稳”工作取得实效,十大生态产业快速崛起,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取得这些成绩实属难得。

  成绩固然来之不易,但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我省实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有些方面碰到了“天花板”,一些应急救急办法只管得了一时一事,新旧动能转换缓慢,后劲不足制约更加凸显,迎接挑战必须要有新办法新措施。

  “物至而观其变,事来而应其化。”面对今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重任,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科技、产业、业态、模式等方面创新。这就是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创新上破题开路。从省情发展实际看,目前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在高质量,要在新动能。这个“高”和“新”,意味着这不是以往以传统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旧动能,而是对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进行全面重构和变革。

  甘肃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关键是要把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科技、产业、业态、模式等这八个方面作为创新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定向发力。这“八大创新”不仅要解决突出表现在生产关系上僵化的体制、机制、政策、工作等深层次问题,同时也要解决生产力上创新不足的科技、产业、业态、模式等成长的“瓶颈”问题。生产关系的创新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而生产力的创新则主要靠市场主体。

  奔着问题去,瞄准要害改。推进“八大创新”破题开路,首先就是要从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上“开刀”。体制创新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农村改革要紧盯“三块地”等土地制度、深化“三变”改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在经营主体、健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农业综合水价等改革创新。国资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混改。目前我省与全国混改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混改的步伐要加快,改革的手段要创新。同时,要借助《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契机,持续深化全省“放管服”改革。

  政策创新的关键是要大胆突破。我们要吃透中央一系列关于各方面创新的政策,特别是要利用好这些年中央有针对性地为甘肃制定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充分发挥新区、创新区、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制定出台政策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原则上别人能干的我们就能干,而且要力争多走一两步。尤其要在绿色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国有资产变现、交通建养一体化、人才引进等方面,进一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真正拿出一些含量高、行得通、能管用的突破性政策举措。

  实现科技创新,一定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等“四个对接”,培育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新机制。就我省而言,科技创新的要害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花大气力切实解决科研与成果转化“两张皮”的问题,努力改变我省基础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低的现状。实践中要大力支持中央在甘科研院所和省属科研机构的创新力度,推出一批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把人才引进、资金需求等这些“好钢”用在创新的“刀刃”上,充分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和潜力。

  “土敝则草木不长。”不论是体制机制创新,还是科技产业创新,说白了都是要冒风险的,冒风险就可能犯错误。所以当下要实现“八大创新”突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就必须本着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的原则,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政府容忍、社会包容、机制纠错的宽松环境。千万不要抱着老观念,一上来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它管死。这样的话,创新突破就只能成为一句“装门面”的口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