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时事快评

一种情怀爱洒乡野

 2020/05/15/ 10: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梅

【记者随笔】

一种情怀爱洒乡野

  赵梅

  最近,我跟随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访了省内6个市州,涉及秦巴山连片特困片区的陇南市,属“三州三区”的临夏、甘南州,以及六盘山区的平凉市、庆阳市。

  采访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地立足实际,以产业扶贫、劳务就业为主要抓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所做出的艰苦努力,而这也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生不息的信念和希望。

  从破窑洞搬入安居房,从一无所有到养起牛羊,从“脏乱差”的乡村旧貌到如今“美丽乡村”的新颜……谁说这些平凡的人们,没有创造伟大的奇迹?

  天水市秦安县云山镇云山村的刘伟,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后来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但是,得知家乡正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带着几年的积蓄返乡创业。

  从种植核桃到林下养殖,再到建立扶贫车间、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他已带动了村里20户贫困户增收。为了降低快递成本,提高农户收益,刘伟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还办起了扶贫专递代办点,让云山村的土鸡蛋、纯胡麻油、核桃油、农家土醋等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

  面对我们的镜头和采访,年轻的刘伟有些局促。他说这条脱贫带贫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但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无独有偶。在庆阳市镇原县,来自山东的青年朱纪军放弃了70万年薪的工作,卖掉上海的两套房子,来到妻子的家乡——镇原县洪河村,搞起了核桃栽植和肉兔养殖。

  在他的带动下,不仅有201户入股合作社可以分红,还给贫困户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贫困户户均创收6500元以上。但是,苦干几年,盈利又全部投入运营,用于产业发展,朱纪军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吗?”

  “不后悔!”朱纪军回答。

  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情怀”二字的分量。正是这种“情怀”,让很多人义无反顾,在消除贫困的道路上,奋力地前行。

  这是伟大时代的铿锵足音。它因为努力而真实,因为真实而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我必须为这些努力奋斗的平凡人点赞!(作者系经济日报社驻甘肃记者站记者)

  本栏目欢迎省内各媒体记者、编辑来稿,邮件主题请注明“记者随笔”。邮箱:gsrbplb@126.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