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郑 青
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是在直接译介和评析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起步的。虽然近些年来研究进展迅速,但大多是在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进行的,缺乏中国特色的自主话语权。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不断提升,一大批相关研究成果纷纷面世,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中国语境和学术范式渐趋生成。但是,相较于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大量译介性理论探讨,国内学界从学理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体系性构建亟待加强。
近读任暟教授所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一书,深受启发。该书尝试从理论根基、文化资源、科学基础和理论架构等多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进行研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点,吸收当今中国学术领域中的相关成果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借鉴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兼容当代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多维度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轮廓和丰富内涵,明确了有别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的生态文明发展立场、观点和方法,展示其创新空间和当代风貌。
该书的研究特色在于:一是运用文献分析与文本解读法。通过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论述的相关文本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教训汲取的概述,既从理论源头上真实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原貌,又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发展的文献中提炼和概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展示其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和逻辑联系。二是汲取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综合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借鉴现代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展示其整体性理论框架结构。三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基础,纵向回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历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对鲜活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从中提炼、概括和总结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并提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继而转化为系统的理论观点,使学理阐述与实践探索达到双向纵深推进。四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及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该书的研究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其一,系统概括和总结实践中鲜活而宝贵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研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措施等。通过对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规律探索,提炼出一系列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具有现实意蕴的新理论,如:“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规律论、“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论、环境资源价值论等。这些理论既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又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沃土之中。其二,从多个维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进行研究。对生态文明的有机世界观、生态文明的辩证方法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等进行系统阐释;立足于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从当代生态学的视野探讨经济学新范式,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复杂性关系,研究绿色发展的经济学意涵;揭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建设目标、现实原则、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总之,该书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作出了新的探索。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06日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