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20/11/10/ 09:4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段戴平 曾会应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段戴平 曾会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教育、人才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高等学校在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我省高等学校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

  甘肃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差异格局下高等教育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二元分化加剧,甘肃高等教育办学资源总体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高校共有719个A类学科,而甘肃省仅兰州大学2个A类学科。经费资源方面,由于甘肃社会经济总量和教育规模较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生均高校教育经费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甘肃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这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力,过去十余年间,甘肃年均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排在全国第23位和第24位。

  非理性竞争格局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甘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高水平人才短缺与现有优秀人才流失的双重困境。目前甘肃高校专任教师数占全国总数比例是1.71%,但甘肃省历年获批的各类高端人才比例远远低于该数值。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流出规模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流出甘肃的人才很少有再次返回甘肃工作的情况。这对于原本就高层次人才存量不足的甘肃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质化发展格局下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非协同发展。甘肃高校由于追随、复制中东部高校的学科布局思路,片面追求学科全覆盖,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与全国同质化严重。甘肃高校的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性错位”。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契合度不高,高校的学科建设支撑产业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不足。

  甘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

  对标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合理调控高等教育规模,打造甘肃优质高等教育集群。一方面,教育规模已成为制约甘肃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瓶颈,应在充分考虑现阶段甘肃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效应基础上,合理调控甘肃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扩大甘肃高校总体数量,稳步发展本专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基于甘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对应关系,应打造由陕-川-甘构成的“西北三角”高等教育领先发展区;基于高校间的地缘相近关系建立高校集群,如安宁八校联盟,河西高校联盟等。学科相近高校需要敞开胸怀“抱团取暖”,积极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集聚-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域内高校提升整体实力,提升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和引领力。

  精准“输血”与主动“造血”并举,健全甘肃引才育才机制。针对甘肃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还需转变“跟随、复制”模式,结合甘肃特色优势,提升人才治理的统筹规划能力,创新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着力构建“引得来”“留得住”的高端人才“蓄水池”。一方面,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合作战略,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地校合作长效机制。积极鼓励高校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实施开放柔性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立足西部,构建有利于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着力优化惜才爱才的生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对现有人才提供分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和深造机会,重视培育能扎根西部、具备良好适应性的青年人才。

  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甘肃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变趋势,为甘肃产业发展提供适切的学科供给结构。应该建立健全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区域发展需求与高校学科的匹配度评估,定期发布甘肃省重点产业与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引导高校主动建设区域战略急需学科。人力资源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与流向分析机制,对甘肃省重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度调研,为高校学科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甘肃高等教育需要对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