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兰山论语

群众工作要“接地气”

 2020/12/18/ 09:4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段官敬

【兰山论语】

群众工作要“接地气”

  段官敬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与群众相处、做群众工作,用心用情很重要,方式方法同样很重要。方式得当、方法优化,饱含热情、富有温度,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毕竟,与群众打交道是为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对象服务,在相互交流、彼此沟通的过程中,获得群众认可、接纳、支持,决不能生硬、刻板、僵化。否则,就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让人感受不到沟通的诚意。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交流,总感觉有隔阂,话说不到一起,就是因为与群众相处中,缺乏正确方式,缺乏群众语言,说不到他们的心坎上,导致群众不想听、不爱听。

  干事接地气、办事冒热气,群众自然会主动加入、积极靠拢,产生无形的吸引力。比如,有的党员干部扎根农村,爱开“坝坝会”、把办公桌搬到村头;有的党员干部深入社区,爱找“小问题”、紧盯群众意见诉求。这既是一种公仆情怀,更是一种工作作风。事实上,个别党员干部找不到服务群众的“最优办法”、走不出服务群众的“最佳路径”,并非想不出办法,而是不能动真格的。对群众的“急难愁烦”心存畏惧,对百姓的“关键小事”不放在心上,自然会碰到问题就绕、遇到麻烦就躲,也就不可能站在群众面前、坐在群众身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首先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党员干部要下沉下移,多到基层找线索,多到现场听民意,真正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缺什么。只有摸清群众的态度、搞清群众的意愿,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急事烦事难事,做到了然于胸,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拿出让群众满意的举措。如果高高在上、脚不沾泥,即使下基层、入乡村,也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则谈不上深入群众,更不会服务群众。

  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就是要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创新方式方法,把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透,充分获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不断增强与群众的交流,确保各项工作更顺民心、更合民意。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