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难题

 2020/12/30/ 10: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范鹏

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难题

  范鹏

  当以抓脱贫攻坚的勇气、决心、劲头和力度抓改革创新,确保创新理念引领发展,动力系统全面发力,为融入新格局、开创新局面、展示新形象积累释放更多改革创新红利。

  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我省“十四五”时期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必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强化根本保证,必须做到稳中求进、努力跟上全国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难题,必须贯彻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进各领域工作”。这里就大力解放思想、激活根本动力,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力抓好“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有了新的内涵和更高要求。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注重需求侧管理相协调;更加重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种种难题,比如产业链条不长不优、供应链成本过高、价值链附加值不多不高、新动能不强不力的难题,发展环境、创新生态需要更优更好的难题,财源不多、财政困难的问题,居民收入低、增加收入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等等。要学习先进经验,总结“不来即享”等成功做法,通过全面深化所有领域、一切环节的痛点、难点、堵点改革,使改革这场伟大革命在甘肃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要彻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一切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劳动生产效率、机关工作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改革创新举措,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为此,必须继续大力解放思想,继续大力真抓实干,继续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要求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改革,靠人民创新,用改革创新的成果造福甘肃人民。

  二、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切实把创新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首位,进一步放大“第一理念”的综合效应。

  发展进入新阶段,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有了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对甘肃这样一个发展任务更艰巨、平衡愿望更强烈、创新驱动更迫切的省份来说,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第一理念更具有治本意义。首先,要牢固树立“第一理念”意识,在大力解放思想中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使创新从理念变为行动,用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创新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发挥好“第一理念”“第一动力”的功能。其次,要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尊重、保护、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创新生态。各级党政机关要全面推进工作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创新纳入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通过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创造活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更要以创新为最高标准,全面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创新、人人追求创新、人人创新有为的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冲动、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社会都要把创新作为最光荣的事和干成事的基本功;要加大对创新的奖励激励力度,保护创新行为,提供创新环境,保障创新条件,宽容创新失误。再次,要抓大促小,全员推动,推动创新从精英走向大众。创新既需要国企大企大航母,也需要车间班组小舰队;既需要全省统筹重点推动的大手笔,也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革新发明小动作;既要奖励重要学术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要激励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既要有管理层、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也要有执行层、工程师、劳动者的创新。最后,要分类型、分层次形成创新工作标准,以制度安排确保创新成为持久行动,防止一阵风。

  三、着眼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入手,确保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从生产环节入手着力培育以需求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点、以效益为动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是我省发展中的一个软肋,连续三个五年规划中的研发支出强度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综合创新指数近年不升反降、财政对研发的支出不足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一。但同时,我省也有20名院士、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核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石化装备、空间技术、草学研究、生态科学等领域处于领跑位置的优势。因此,培育若干大企业成为区域创新主体,形成以需要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点、以效益为动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既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也有整体后发优势和部分先发优势并存的基础。创新主体和体系的培育必须首先从生产环节切入。要千方百计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指向企业主体、产品创新,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切实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特别是农民脱贫之后对幸福新生活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生产、提供更多提升生活品质的制造装备、方便日常生活的产品和可及性服务,瞄准国内大市场特别是农村需求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消费有效推动生产,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轮子”一起转。

  其次,要加大创新要素分配力度,聚焦创新要素集成,形成良好创新生态体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既要抓好科技创新,也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分配环节应该把加大创新要素分配份额作为重点,在政府财政预算、项目资本金分摊、研发加计扣除、工资机制形成过程中特别注重创新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接更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研究项目,不仅要支持大企业提高研发水平,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研发队伍、形成创新机制。再次,要降低创新要素流动成本,打通创新产品流通堵点,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体系。要通过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注重在科技创新上制定更多操作性强、推动力大的“不来即享”政策,为创新要素流动提供保障,促成更多科技成果省内转移、就近转化,为创新产品提供优惠服务,特别是要注重降低创新要素流动成本,打造创新要素特别是产品“绿色通道”,推动重点领域创新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对已经形成坚实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项目,如生物制药、钍基熔盐堆、重粒子治癌、草地农业和草食畜牧业、镍钴铑铱深度开发等应加大支持力度,更加充分地发挥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和省内众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好对接更多形成面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大项目、好项目。各级政府要甘当科学家、企业家创新的服务员。最后,要以创新产品、全新服务引领消费,用新型消费倒逼产品与服务创新。消费不仅是生产的动因,也是创新的源头,一旦社会形成技术上的需要,它就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水平生活品质的新需要就是推动技术更新、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层动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活品质有待提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既是我省的劣势,也是发展的潜力。我们有最为稀缺的大众消费空间资源,更应该注重以创新产品、全新服务引领消费,在某些领域超越产品代际直接进入较高消费水平,有如从3G直升5G,好比庆阳“一步跨入高铁时代”。

  要大力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难题,全省上下当以抓脱贫攻坚的勇气、决心、劲头和力度抓改革创新,确保创新理念引领发展,动力系统全面发力,为融入新格局、开创新局面、展示新形象积累释放更多改革创新红利。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