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领导论政】深刻把握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

 2021/02/05/ 10:2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建仁

【领导论政】

深刻把握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

  杨建仁

  文化强国的特征是文化上的强盛,文化上的强盛主要体现在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凝聚力巨大、文化软实力超强等方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现在还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之强,不仅表现为国际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创新程度、发展境界的高度、文化影响的力度等客观态势,更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先进文化精神,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理想所怀有的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意味着文化强国的特征是文化上的强盛,而文化上的强盛主要体现在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凝聚力巨大、文化软实力超强等方面。

  党的十八大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丰富了文化强国的内涵,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认识,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深邃内涵,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同时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全局和长远的精准判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对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科学内涵上提出了新的表述,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个科学内涵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一脉相承,又提出了“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新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全会还部署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是面向全社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是文化强国的核心;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是面对各行业提出的重大工程,是文化强国的本质;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是针对职能部门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文化强国的前提。

  (作者系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