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兰山论语

【兰山论语】走访慰问贵在“走心”

 2021/09/09/ 14: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蒋代跃

【兰山论语】

走访慰问贵在“走心”

  蒋代跃

  春节将至,各地纷纷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扶贫助困的有效路径。但也有个别部门,走“形”不走“心”、重“痕”不重“效”,搞“作秀式”的走访慰问,反而给群众心里添堵。走访慰问贵在走心,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

  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慰问者思想上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甚至滋生懒政心态,从而导致行为“失真”。对此,组织单位要充分利用部署会、推进会等时机,以正面典型为引领、反面案例为警醒,引导慰问人员正确认识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实践逻辑、本质要求,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甘情愿推开群众家门,满怀诚意来到群众身旁。

  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慰问对象困难情况、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搞“标配”,不仅效果大打折扣,也背离了慰问初衷。要把“功课”做在前头,充分摸清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送去他们最为迫切的“真需要”。比如,对生活困难群体,要及时送去米面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对就业困难人员,应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技能、送岗位”等援助活动。只有拿出“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精准举措,才能充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真正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

  开展走访慰问,不是单纯的送钱送物,如果放下慰问品后,就急着赶往下一个“场子”,自然不可能架稳“连心桥”。要抓住“微话题”,结合慰问对象的生产生活实际,以近期发生的事情为切入点,鼓励其掏开心窝子、打开话匣子。要注意“微情绪”,从慰问对象的“牢骚话”里,读懂他们的真切感受,发现他们的难点痛点。要强化“微引导”,对慰问对象的片面看法、错误认知,要耐心指出并给予纠正,对慰问对象的迷茫、困惑,要帮助研判、分析原因,给出思路和建议,鼓舞其斗志、坚定其信心。

  问清诉求、问清期盼,是感知民众冷暖的“温度计”。在“问”这个关键环节,慰问对象是主角,慰问者是配角,切不可把“硬板凳”变成“主席台”,高谈阔论、喧宾夺主。要俯下身子、侧耳倾听,问清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和真实诉求。当场能解决的马上就办,不能现场解决的迅速研究,确实无法解决的耐心说明,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还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工作的不足和弱项,及时固底板、补短板,把群众所思所望所急的“问号”,变成自己所作所为所成的“句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开展走访慰问,传递着党的温暖,关系到民生福祉。各级部门一定要用心用情,通过真走访、真慰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