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理论专刊

提升审美体验 夯实写作基础——浅谈审美体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2/07/18/ 12:18 来源:每日甘肃网

提升审美体验 夯实写作基础

——浅谈审美体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作者:孙小利(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与美的碰触中,让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向上的生活,奋发有为的学习。

  【关键词】:审美体验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人民教育家于漪说:“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思、情、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从而夯实写作基础呢?笔者就以语文教学为例,浅谈审美体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不同的美,寄寓着作者不同的审美情感、审美思想。但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尚没达到一定高度,他们对美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去启发引导。文以载道,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作的必备素养之一。让学生在基础语文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升华美、领悟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写作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生命是一次次的传承与抵达,教学是一次次的抵达与反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真,思想的善,还有生命的美。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落点语言是阅读教学之本,是语文之基。人必须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感受世界,并将自己独特的感受用心灵化的诗意去表达,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思想,能够让人心生感动、引发思考。朱光潜先生说:“我们不用言辞则已,已运用,就难免要有几分主观心理倾向。”

  语文教学理应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各种审美媒介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以“陶养性灵,使之同进高尚”(蔡元培语)为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它还持有种种偏见,因而影响了审美教育的质量。为此,我们有必要廓清一些偏狭认识,以深入研究和切实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他还强调说明,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这就精辟地说明了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多措并举,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通过文字承载着文人墨客们对己、对物的深刻感受。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个部分,即美的事物。人之所以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因此,要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1.注重课堂导入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入,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导入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文人情感的表达,选取合适的图画、摄影、音乐等,建立符合课文要求的情境,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美感。在进行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教学时,可以选取展现“莲”的各种美态的图片和文人墨客们咏莲的名句,两相结合,让学生们欣赏、朗读,由此让学生们明白,那么多人颂莲是爱莲之形美,更爱莲之德美。

  2.欣赏语言之美

  语文是精神的营养品,它不仅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课程。审美活动需要人积极主动去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感受语言美就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学会抓住和推敲文中的神来之笔,欣赏优美的语句等,都有助于我们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例如在王维的《终南别业》中,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对偶工稳,一贯而下, “诗中有画”, “景中有情”,物我合一。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诗人却悠然自在地看天上的风起云涌。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3.感悟诵读美感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教材中的古诗、散文等都是语言的精华,文章语句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教学时,教师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教师可组织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甚至直至会背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文章的语言之美,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4.体悟写作难度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文字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成句加注”,便是作者艰苦创作的切身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古诗词、散文、诗歌中美言、佳句进行仿写和对照写作,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让学生更加明白好文字、好句子需要千锤百炼和精益求精的文字和语言功底,也能让学生对经典语言和文字有敏锐的感悟和扎实的记忆,也同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有更通透的理解和认知。

  二、多维角度,拓宽鉴赏视野

  审美是欣赏、品味或领会事物及艺术品所具有的一种美感,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文学作品,与音乐、美术、地理、历史、人文等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很难进行鉴赏。比如说,我国传统诗歌中讲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意境非常优美,使读者置身图画中。如果鉴赏者不懂得绘画艺术就很难鉴赏出作品的诗情画意。在沈从文《云南的歌会》讲解时,可以引入传统民歌《槐花几时开》,由音乐的欣赏直接体会民歌的优美,让学生们更易明白作者对于歌会的盛赞。所以,我们要积极拓宽自己的鉴赏视野,不要孤立鉴赏某一件作品,要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三、丰富阅历,培养审美眼光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平时留意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就可以发现很多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在艺术家的眼里,充满了艺术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鉴赏也就离不开生活。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的创造力。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因此,学生要关注生活,自觉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夯实基础,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是面向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任务情境,是凭借书面或其他媒介手段进行信息传达和语篇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写作不仅仅是“作文”,也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的排列组合或考试项目,而是重要的学习和思维工具,是一个人必备的社会生活技能和生命存在形式。语文教育中的写作教学的意义既在于写作,又超越了写作,以写为本,结合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这是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

  借鉴民国写作教学的历史经验,写作教学目的强调三个关系范畴:一是写作与自我,写作不是“替圣人言”,而是自我的表达;二是写作与他人,写作不是一种纯粹的言语技能展示,而是情感的自然流淌;三是写作与社会,写作教学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社会生活和职业需求,着眼学生写作能力的终身发展。俗话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写一遍”,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表达和写作,能说不会写,会写不会说,对学生走向社会都是不利。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写作。

  文字是我们记录和表达信息的工具,作者意愿以某种序列组合就具有了艺术的审美价值——或是音乐律动之美,或是美术渲染之美,或是情感浸润之美。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字之河,感悟情与境的美妙交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更是学生发展语言素养必须接受的洗礼。

  文字对美的表达方式是与音乐或美术等不同的,它没有可以直接听的声音,没有直接可以看的画面,对人的感官认知来说,就缺少一个支撑和渠道——那它是怎样来传递思想情感并呈现美的呢?通常,作者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文字构建一个“境”,比如情节、动作、形象,以此来衬托并形成美。这种美的形成需要通过读者的再加工、再创作才能完成。但是,初中学生在想象思维、联想思维方面的能力是有一定欠缺的——这受他们社会经验、知识储备、情感经历等因素制约,他们自小在学校、家庭中成长,没有真正进入过社会,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难免对一些作品情境的理解有一定的欠缺,审美教学也就不易落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构建情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比如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美,而且要能体悟到中国匠人“胸中有丘壑”那种劳动智慧的美。所以,仅向学生展示照片还不够,还需要他们在课堂上画起画来、写起字来,把自己想象中的园林画出来、写出来,用自己胸中的“丘壑”来深度体验这种创造的美。

  结语

  总而言之,审美体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既因为语文本身具有审美价值,也因为学生成长有审美体验和写作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四个策略,一是让学生诵读感悟,二是构建情境帮助学生,三是突破学科跨界引导,四是强化写作基础训练。若以这样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文教学就会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徜徉在文字的大河中,感悟情与境的美,有效实现学生审美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高明泰 . 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 [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

  [2] 陶宣 . 试论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J]. 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22).

  [3] 杨曦白 , 韩曦 .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德]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5]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 刘晓倩.探析文学名著的德育和美育作用[J].芒种,2013(01):123-124.

  [7] 王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5):64——65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