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2/08/12/ 10: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刘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刘 睿

  锲而不舍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建设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全力促进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提升生态质量,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让甘肃因绿增美、伴绿前行、趋绿而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我省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只要是有利于厚植绿色底蕴的事情就要克服一切困难推进,只要是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就要不讲条件坚决纠正,切实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全省上下要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

  锲而不舍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甘肃位居黄河、长江及河西内陆河上游而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阻止”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握手”的重要堡垒,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坚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甘肃对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科学处理好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凡是有利于厚植绿色底蕴的事情就要克服一切困难推进,只要是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就要不讲条件坚决纠正。

  坚定不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循序渐进形成社会合力。要注意区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差异,防止造成重环保轻生态、以环保代生态、局部地区环境优化而整体区域生态恶化的不良影响,避免陷入以环境质量优劣来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误区。正确处理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努力实现生态与文明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保护和文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合力建设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民生需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既是人民群众当下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基本需要,又是大众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感的必然需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谋求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为了谋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和为了保护生态而停止发展都不可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之以恒将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全力促进绿色发展。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辩证关系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破解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根本路径,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有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要优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自然资源的综合性、产业性、有偿性开发是大势所趋,其可持续高效利用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在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做足功课,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为基本遵循。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统筹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提升生态质量,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让甘肃因绿增美、伴绿前行、趋绿而兴。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创新发展研究”(19YJC710042)阶段性成果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