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打造数字文旅新高地

 2024/07/23/ 09:1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何惠芳

打造数字文旅新高地

  何惠芳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互联网+”为手段,锚定数字文旅新赛道,加快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推动甘肃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造文旅产业新业态。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世代”群体已经走向主流,这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文旅产业朝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立足资源禀赋、引入科技元素,组织省内高校、博物馆和文创企业共同开展文物文创设计合作,开发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创造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要把文化演艺、主题夜游、红色研学、自驾营地等新业态系统贯通起来,打造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不断增加优质旅游产品新供给,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链式”发展,让“甘肃历史”“甘肃民俗”“甘肃美食”插上数字的翅膀,在“云”端传递,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旅新需求,打造甘肃文旅业态新亮点。

  增强数字化文旅新动能。伴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要借“数”发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文旅品牌。构建多层次文旅品牌体系,用好用活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区域数字化文旅特色,做好文旅品牌“赋能”文章。积极打造“智慧景区”样板,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展示景区特色文化内涵,并加快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把天水、兰州、甘南、张掖、敦煌等打造成旅游中心城市(聚集区),共商共建共享文化旅游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旅游经济圈、文化产业示范园。充分激发文旅品牌活力,针对各地客源市场不同特征,突出差异性、互补性,配套推出一批优质文旅宣传产品并积极开展相关文旅推介活动,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持续提升甘肃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文旅从业者素养。随着文旅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在培养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文旅产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为“引客入甘”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文化领域从业者与旅游行业从业者深度合作,更好让文化引领旅游发展,通过旅游拓宽文化市场。要加强重点领域文旅人才培养,采取专业技能培训、在职教育等方式,大力培育一批既懂得文化和旅游、又掌握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和保障水平。

  丰富文旅产品服务新供给。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文旅融合新需求将在科技发展中不断得到释放,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将在科技赋能下不断得到提升。要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文旅服务的便利化、文旅管理的智慧化、文旅业态的多元化,同时不断降低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整合和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数据等,揭示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等方面信息,为文旅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要利用移动应用和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详细的历史文化景点信息,协助游客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故事,进一步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塑造文旅市场竞争新优势。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的关键。要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旅市场体系,动员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场竞争,拓展文旅投资领域和空间,充分营造旅游友好型环境,不断擦亮“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拓展能力强的文旅产业经营主体。加强文旅产品版权的保护与开发,引导成立“智库型、服务型、协同型”的文旅融合行业协会,推动文旅行业标准制定和提供产业资讯服务。构建文旅高质量发展融资平台,创设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基金,拓宽文旅融资渠道,降低文旅融资难度,鼓励扶持中小微企业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

  作者为武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