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史如霞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担负起上游责任。
坚持总体原则,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时,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二是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要科学核定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实施严格的节水措施,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四是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作配合、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励上游地区加强生态保护,保障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一是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特别是在黄河干流和支流区,要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沿黄生态脆弱区,要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二是积极拓展防沙治沙成效。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等多种措施,有效遏制沙化土地扩展势头。通过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项目,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流转,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是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完善城乡垃圾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水资源系统的空间配置。一是强化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措施,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有效遏制过度开采和浪费现象,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充分利用跨区域调水工程、水资源联合调度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三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加大节水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节水措施。四是要突出城镇和产业园区的节水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和建设高效节水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以点带面,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提升防洪抗旱能力,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和管理。修建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切实提高流域的防洪标准。加强防洪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实施河湖长制、开展河道清理整治等活动,加强河流管理保护。利用好黄河水文数字孪生平台,实时处理在线监测数据,密切监测水情变化,完成自动报汛,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二是完善灾害应对体系。建立健全灾害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灾后恢复重建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应对迅速有效。三是加强抗旱工作。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旱能力。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及时开展抗旱救灾,确保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加强抗旱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抗旱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抗旱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7日【理润金城·理响城关】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街道:构建“三位一体”理论宣讲新格局 让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 2025年01月24日【理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 2025年01月10日【理论】努力走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之路
- 2025年01月10日【理论】加快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