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企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陈治华
人才是第一资源。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积极发挥人才对民营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培养、激励、用好民营企业家、创新人才、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家。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培育赋能计划,通过系统培训、结对辅导、正向激励等有效举措,引导企业家健全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企业家素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政策支持清单和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联系机制,把政策落实到位、把服务提供到位、把承诺履行到位,守住“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企边界,推动政务服务思维由“管理型”转变为“伙伴型”。
着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一要围绕我省主导产业领域,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分类分级别确定民营企业急需紧缺岗位清单,运用“定量+定性”建模方法,通过“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人才飞地”“人才直播间”“人才集市”等模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二要将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纳入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规划,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和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修培训等形式,加强民营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培训。三要坚持市场导向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贡献、能力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对民营企业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特殊人才特殊评价。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揭榜挂帅”制,鼓励支持“微创新”“小发明”,让创新人才创有所得。开辟民营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高对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扩大人才补贴覆盖范围,对民营企业引进的“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给予人才引进补贴。
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一要注重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积极组织民营企业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等平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民营企业一线技能人才赴省内外知名企业培训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平台参加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提升培训,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二要帮助民营企业与职业院校牵线搭桥,整合校企资源,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集训基地,组织技能人才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以“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等方式,实现用工需求与培训需求有效衔接。三要积极在民营企业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职业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四要建立以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和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推广“以赛代评”“以赛选才”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加强对“劳模工作室”“大国工匠”的宣传表彰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不断转变人们的就业理念,为民营经济源源不断输入技能人才。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5日【理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4月15日【理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2025年03月28日【理论】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 2025年03月28日【理论】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