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以“知情意行”提升思政引领力

 2025/04/24/ 08: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赵立香

以“知情意行”提升思政引领力

  赵立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建设必须展现新理念、新气象、新作为。推进“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落地生根,不仅要从大历史观、大文明观的宏阔视野加以审视,更要从青少年认知规律、情感发展、意志锤炼及行为塑造的微观角度精准发力,构建以知、情、意、行提升“大思政课”政治引领力的四维联动体系,以增强育人实效。

  以“知”启智,筑牢思想根基

  知即知识和认知,是“大思政课”追求的基础目标。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知识也在持续更新。从知识更新角度而言,“大思政课”鼓励青少年积极探索新知识,凭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知识的更新迭代;从认知规律来看,“大思政课”引导学生主动突破认知局限,通过多元实践和独立思考实现认知拓展。这要求“大思政课”在教学理念上要营造德润心灵氛围。通过多元价值引导和深度情感浸润等方式,全面优化育人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打造精智课堂模式。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手段构建多维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资源上要构建大知识格局。深入挖掘传统思政元素,广泛涉猎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知识,拓展知识边界。

  以“情”感人,厚植家国情怀

  情即情感和情怀,是“大思政课”追求的关键目标。情感与情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于人的精神世界当中。“大思政课”将育人范畴拓展至整个社会生活,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的现实情境中激发价值共鸣点,并内化为家国情怀,实现从“情感”到“情怀”的升华。这要求“大思政课”在教学载体上要编织情感纽带网络。挖掘富有烟火气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传统作为情感媒介,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教学场景,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在教学情境上要创设共情共鸣空间。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历史遗迹和现代企业等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环境,引发心灵共振;在教学手段上要搭建情感交互平台。借助线上论坛、网络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碰撞,强化共情能力。

  以“意”炼志,锻造坚毅品格

  意即意向和意志,是“大思政课”追求的动力目标。“大思政课”借助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等元素,引导学生将个人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方向,使他们的行为意向逐渐清晰化、崇高化,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意志。这要求“大思政课”在教学实践中要构筑砥砺意志平台。积极组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学会坚持与克服,塑造不怕吃苦、勇于担当的品质;在教学策略上要激发奋发图强动力。通过树立优秀学生榜样、讲述励志人物等方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断强化意志品质;在教学引导上,“大思政课”要筑牢坚定思想根基。通过解析历史事件本质、剖析时代命题内涵、辨析人生价值取向,帮助青年在多元思潮激荡中廓清思想迷雾,在重大人生抉择时校准价值坐标,始终锚定奋斗目标笃行不怠。

  以“行”践悟,彰显使命担当

  行即行动和践行,是“大思政课”追求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检验并推动实践发展。从实践检验角度看,“大思政课”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的真理性和有效性;从实践发展角度看,“大思政课”鼓励学生在行动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要求“大思政课”在教学活动上要打造躬行实践路径。精心策划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主动担当的姿态融入社会事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构建知行合一的导向体系。摒弃单纯以知识考核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增加对学生实践表现、责任履行等方面的考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的责任担当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