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

 2025/04/24/ 0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朱长兵

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

  朱长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五育”并举,“五育”融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有用人才。

  德育智育美育的融合统一。德育、智育和美育彼此分工不同。德育主要是教育个体对社会规则的内心认可,根本目标是育人向善。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根本目标是教人求真。美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根本目标是化人趋美。德育、智育和美育虽分工有别,但却彼此关联、相辅相成。首先,德育离不开智育和美育。智育为德育提供知识和理论基础,没有理论说服力的道德难以令人信服。德育也需要美育的辅助,美育可以陶冶情操。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朱光潜也认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其次,智育离不开德育和美育。德育能够为智育激发学习动力,锚定学习方向。美育能够培养智育所需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启发人们的思考。蔡元培曾谓:“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再次,美育离不开德育和智育。智育通过真知的掌握能认清美的真谛,德育赋予人们高尚情操,在崇高境界中人们能有审美体验。

  德育智育美育与体育的融合统一。哲学高度看,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互相影响、辩证统一。内心的安详能促进身体的康健,反之,身体的矫健会助推心灵的宁静。体育与智育交互为用。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健康体魄,首要任务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能够集中学习精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智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体育与德育彼此成就。体育不仅教授知识,还通过规则教育、团结教育和挫折教育等锤炼学生体育品德。在体育活动中,必须以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体育运动核心价值和精神作指导,否则体育运动会丧失公正、背离本质。体育与美育相互渗透。体育能够塑造健美的形体,通过运动的节奏和协调激发审美体验。美育通过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使体育活动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与劳育的融合统一。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劳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相得益彰,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助益劳育。德育贯穿劳育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智育美育体育襄助劳育。劳育中需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方法,审美体验能够提升劳动的创造性和价值感,体育能够给予劳动所需的健康身体。马克思曾言:“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劳育促进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可以树德,劳动能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形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品质。劳动可以增智,劳动中通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而体认知识,通过劳动的直接性和现实性来检验知识,从实践出真知。劳动可以强体,劳动是体育产生的重要来源,生产劳动离不开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身强体健。劳动可以育美,“劳动生产了美”,劳动不仅创造了审美对象,也创造了人的审美器官和审美需要。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