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坚持不懈改文风

 2025/06/24/ 09: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旭升

【学思明理】

坚持不懈改文风

  李旭升

  文风是党的作风的重要体现。文风不正,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背离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文风改进也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在坚持不懈改进文风中强作风、树新风,更好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良好风尚。

  加强理论学习。这是弘扬优良文风的基础前提。文风反映学养素养,干瘪枯燥、空洞乏味的文字背后,是理论学习没有跟上、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等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因素。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树牢“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理念,坚持“真积力久则入”,长期精进不辍,打牢深厚理论功底,为优良文风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同时,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在专的基础上“务在博见”,最终厚积薄发、融会贯通,文章才能义理深广、言之有物,讲话才能深入浅出、有血有肉,达到以优良学风促文风的目的。

  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弘扬优良文风的重要要求。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好的文稿必然是充分反映群众呼声、真实体现群众意愿、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的文稿。道理很简单,群众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是靠高谈阔论,他们更期盼听到“接地气”“掏心窝”“能解渴”的短话实话,更愿意看到党员干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苦干实干。文章也好,讲话也罢,首先必须搞清楚“为谁写、为谁讲”的问题。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运用简洁晓畅、鲜活生动的语言让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同时,坚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移情入境、应情应景,写到点子上、讲到心坎里,真正以好文风聚民心、暖人心。

  领导干部带头。这是弘扬优良文风的关键所在。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一言一行关乎党和政府形象、一举一动彰显实干担当作为、一招一式体现工作能力水平,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正所谓“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带头改进文风,争当优良文风的引领者、践行者,层层示范、层层带动,各级就会跟着学、照着做,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效应。必须把“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为改进文风的一条重要方法,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确保优良文风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带头改、带头抓,努力克服呆而硬、长而空、浮而浅、虚而假的不良文风,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弘扬优良文风的题中之义。文稿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文稿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现实中,有的文稿浮在面上,真知灼见少、大话空话多,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问题意识不强,没有因矛盾而思考、由问题而切入。必须把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贯穿文稿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攻坚克难的担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和精准政策举措。时常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信访积案的难点、网络留言反映的痛点、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高度重视上级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反馈问题以及自查发现问题,充分运用和体现到文件、讲话和文章中,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着力重点,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中打开工作局面、推动事业发展。

  深入调查研究。这是弘扬优良文风的重要路径。好文风源于实践,源于调查研究。对工作研究不深不透,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心中没谱、打马虎眼,文稿就没有底气,也缺乏说服力。脚下沾满泥土,文字才更有温度。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克服没有时间走出去、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等问题,多做眼睛向下、解剖麻雀的事,带着问题而去、收获答案而归,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抓好落实打下坚实基础。坚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常去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寻方问计,多从家长里短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问题症结搞明白,把基层创造和群众智慧充分吸收到文件、讲话和文章中来,以清新文风传递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

  作者单位: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