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许振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甘肃而言,科技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开拓进取,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牢根基,提升创新能力。优化重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能级,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支持在甘高校“双一流”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研发投入后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研投入。推广“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培育专业转移机构与人才。布局中试熟化基地、概念验证中心。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产业,激发转型动能。运用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赋能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推动其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重点发展高端特种合金、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巩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优势,培育锂电材料、光伏制造等完整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化学创新药。突破高性能纤维、稀土功能材料等关键技术。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等潜力产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创新成果早期应用,探索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赛道,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力。
绿色引领,厚植生态底色。研发风能、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并网消纳技术,突破大规模储能、氢能制储运等关键共性技术,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支撑。推广工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等先进工艺装备,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助力工业绿色化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平台,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完善绿色技术评估交易转化机制,促进绿色技术成果落地。发展绿色金融,创新信贷、债券等产品,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依托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固废、危废资源化水平。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甘肃可持续发展的鲜明底色。
优化生态,畅通创新机制。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做大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和科创风投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深化开放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建设面向中亚西亚的合作平台,深化在新能源、中医药等领域的联合研发与技术转移。吸引国内外知名机构在甘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提升甘肃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构筑西部人才高地,优化“陇原人才服务卡”等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机制。靶向引进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依托重大平台载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让各类人才在甘肃安心创新创业。
作者为甘肃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0日【理论】以深化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 2025年06月03日甘肃着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 2025年05月31日建设“五大高地”畅通“四大通道” 2030年甘肃高水平建成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 2025年05月27日武威市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渐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