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丁乔颖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筑牢立德树人之基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紧抓好,朝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前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增进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把个人奋斗融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着亿万家庭的希望。我们要牢牢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奠基。要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协同育人,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格局,让学生在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强壮健康体魄、陶冶审美情操、提升生活能力等方面协同发展。
激活立德树人之源
创新教育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方式方法也需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教育环境。例如,开发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和指导建议,实现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品德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夯实立德树人载体。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课程建设中,既要坚持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回应学生成长需求。例如,在思政课程建设中,一方面要扎实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内容;另一方面要及时融入社会热点,更新教学案例,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感染力。同时,其他学科也要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坚守师德师风底线,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同时,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等新知识,掌握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新方法。建立教师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打造一支既有高尚师德又具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是保障立德树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在学校管理中,要坚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同时,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为立德树人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5日【理论宣讲】把创新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 2025年07月15日【理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2025年07月01日【理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5年06月13日【理论】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