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8/19/ 09: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田艳琴

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田艳琴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我们要主动把握数字化机遇,深化数字技术与基础教育各环节的融合创新,激发教育活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以数字化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共享流通中的优势,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惠及每个学生。

  要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国家统筹、地方补充、学校参与”的资源建设机制。聚焦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求,系统整合名校名师课程、专题拓展资源、实践活动案例等,建立覆盖学前到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库,并动态更新、持续优化,确保资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鼓励各地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校本教学特色的数字资源,通过平台实现跨区域共享,丰富资源供给的多样性。

  要深化“互联网+”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学校建立稳定的数字化协作关系。明确帮扶责任清单,通过同步课堂让资源薄弱学校学生实时参与优质课堂教学,通过远程教研组织城乡教师联合备课、集体评课,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定向推送优质教案、课件和习题。针对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区域,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配备必要的终端设备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数字技能专项培训,确保其“用得上、用得好”优质数字资源,从根本上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

  以数字化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数字化为抓手,推动教育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精准决策、精细管理。

  要构建全域贯通的教育数据中台,打破教育系统内部的数据壁垒。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数据,涵盖学生学籍、学业成绩、教师信息、办学条件、经费使用等核心要素,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同时,要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访问权限机制,严格保护数据隐私。

  要开发智能决策分析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教育治理指标体系。对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成长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可视化呈现,为教育政策制定、资源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要推进学校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教学—德育—后勤”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从招生入学、课程安排、课堂管理到学生评价、家校沟通、后勤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鼓励学校运用数据分析优化管理流程,如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改进教学管理,通过分析教师工作量数据优化绩效考核。

  以数字化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要依托数字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队伍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要搭建一体化研修平台,整合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师研修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体系。平台应涵盖专家课程、名师示范课、专题研讨、案例库等内容,支持教师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课、灵活学习。建立教师研修电子档案,记录学习时长、成果等数据,实现研修过程的可追溯、可评价。同时,要推动跨区域、跨校际的研修合作,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论坛等形式,让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教学经验、共同破解教学难题。

  要创新个性化研修模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教师的教学数据,如课堂录像、学生评价、教学成绩等,生成个性化发展诊断报告,精准识别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情分析等方面的短板。基于诊断结果,为教师推荐定制化的研修内容和实践路径。推广“线上理论学习+线下课堂实践+线上反馈提升”的闭环研修模式,促进教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要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培养培训必修内容,制定分层次、分学科的数字素养标准。开展跨学科的数字教学创新案例评选,推广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优秀实践,引导教师主动探索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

  以数字化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以数字化重构教学过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要建设智慧课堂、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发互动性强、实践性高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究学习。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智慧课堂的互动系统,利用即时答题、小组讨论等功能,提升课堂参与度,丰富教学形式。

  要运用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多维度采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学生绘制个性化的知识图谱,精准定位学习薄弱点。据此,教师可实施差异化教学,开展精准的教学干预和动态评估;学生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丰富云端学习资源,建立分层分类的学习资源库,涵盖学科知识、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支持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进度。同时,要搭建在线协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基础教育从规模化供给向个性化培养转变。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