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25/08/19/ 09: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新潮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李新潮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关键在于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文化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立足发展全局,凸显文化协同效能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与各领域发展相互促进、深度交融。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首先要打破文化与其他领域协同发展的壁垒,让文化在服务发展、凝聚共识中发挥独特作用。

  在经济领域,文化为产业升级提供精神内核与创意源泉。要推动文化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借助品牌故事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项目,形成“文化+”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使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标识。

  在社会建设中,文化是促进和谐、凝聚共识的“黏合剂”。要以社区为载体,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通过邻里文化节、社区读书会等活动,培育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要发挥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柔性作用,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文化自觉引导行为自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文化为绿色发展提供价值引领。要挖掘传统生态文化智慧,通过纪录片、舞台剧等形式传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理念,培育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在旅游开发中,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将生态教育融入景区体验,让游客在山水观赏中树立环保理念。同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通过“低碳家庭”评选、绿色消费指南等文化载体,引导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使生态文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供需两端,提升文化服务质效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需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供给结构,创新服务方式,让优质文化资源更加可及、更接地气。

  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均等化、普惠化。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通过“文化下乡”“流动博物馆”等形式,弥补农村和偏远地区文化设施不足的短板。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适老化、无障碍的文化服务。同时,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建设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展览、讲座等内容的云端共享,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文化资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反馈机制,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需求征集热线等方式,确保服务供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多样性、品质化。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微文化创意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定制化、体验式文化产品,例如沉浸式戏剧、文创手工作坊等,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开发数字博物馆、线上演艺等新业态,拓展文化消费场景。加强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作提供制度保障。

  文化供给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建立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将价值导向、艺术水准、群众口碑作为核心指标,引导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百姓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倾向,推动娱乐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红色主题、科普教育等文化产品,通过动漫、短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完善治理体系,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统筹管理体制优化与运行机制创新,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文化治理格局。

  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以服务效能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避免“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对经营性文化企业,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权激励、薪酬分配等机制,激发员工创新动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机构合作,通过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运行机制创新要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意识形态引导方面,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对网络文化现象的研判能力。针对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等问题,构建“平台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净化网络文化空间。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健全“保护—研究—利用”联动机制,推动文物、非遗资源与旅游、教育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建立文化创新容错机制,对探索性文化项目给予包容支持,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社会参与机制要突出开放多元、共建共享。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审批流程,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例如,支持文化类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惠民演出、艺术培训等活动。搭建文化创新孵化平台,为青年创客提供场地支持、导师指导等服务,培育文化创新后备力量。完善文化捐赠激励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文化捐赠给予税收优惠,激发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文化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发展质量。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除障碍、激发活力,才能让文化发展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与各领域协同发展,让文化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2022Y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