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史如霞
甘肃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十五五”时期,我省要立足国家生态战略定位与政策要求,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并夯实“四屏一廊”生态发展大格局,进一步加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系统修复,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一是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编制相关实施方案,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升级,推动美仁、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设立,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成效评估验收。二是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域,尤其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流域核心区域(如民勤、金塔、敦煌、古浪),推广“光伏治沙+人工草方格”等综合治理模式,科学规划并实施“锁边固沙”专项行动,打造环县等“三北”工程攻坚示范样板。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域,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核心,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与质量提升、退化林(草)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强区域水源涵养功能。三是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在祁连山、黄河干流增设高光谱卫星接收站,实时监测植被覆盖度与水质变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在全省重点排污企业推广智能监管系统,安装AI水质分析仪,实现污染物排放秒级预警。整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构建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数字“孪生体”,打造生态治理“数字孪生”平台。
加大统筹治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一是严格水资源双控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高耗水作物种植负面清单,大规模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力争“十五五”期间农业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显著提升。推动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镇全面普及节水器具,推广中水回用技术。二是构建智慧水网体系。全力推进“四横一纵、九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的省级水网主骨架建设。确保白龙江引水工程、引大延伸增效工程、景电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按期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持续优化引洮供水、引大入秦、景电提灌等骨干工程的联合调度与效益发挥,显著增强全省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同步加快建设覆盖全流域的“数字孪生水网”平台,支撑水资源智能精准调度。四是分区施策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建立“湿地银行”制度,加大对黄河首曲、尕海等不同类型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促进湿地恢复。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屏障区推行“小流域+数字孪生”治理,在庆阳、平凉建设数字孪生沟壑系统,精准布设梯田、淤地坝,减少入黄泥沙量。
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打造“三产融合”生态经济廊道。在河西走廊规模化推广“板上发电、板间/板下修复种植、区域养殖”的“光伏+生态修复+农牧业”循环模式。探索光牧互补、药材种植等复合经营,实现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农牧增收的多赢。在陇中陇东陇南地区打造“秦巴药谷”,建设零碳中药材基地,配套智能仓储与溯源系统,提升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附加值。在甘南草原发展“牦牛银行”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牦牛活体抵押贷款,解决牧民资金难题,推动牦牛奶、皮毛深加工。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与新兴生态产业壮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等标准,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工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高值化、规模化综合利用。推广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三是做优做强寒旱特色生态农业。全域推广绿色、有机、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着力培育“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下的知名生态子品牌。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林果业、特色种业、现代设施农业。深化农旅融合,精心设计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业态,拓展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协同机制。一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祁连山、子午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碳汇精准核算,建立“碳汇+生态补偿”交易平台或区域性的“生态资产与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允许企业通过购买碳汇抵消部分排污权。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畜粪换有机肥”模式。二是构建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治理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并实施“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四川、宁夏等上游省份共同呼吁并推动由国家协调建立补偿基金,依据水质水量改善贡献、生态保护成本等科学核算标准,对甘肃等上游水源涵养区给予足额、可持续的生态补偿。三是创新多元化绿色投融资模式。设立省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专项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湿地保护等具有经营性潜力的项目。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以未来碳汇收益、水权、排污权、生态修复项目收益等为质押或还款来源的绿色信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促进入库项目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争取更大授信支持。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6日【理论】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9月12日【理论】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 2025年09月02日【理论】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 2025年08月26日【理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