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2025/09/24/ 09: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莎莎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张莎莎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品质化、均等化的鲜明特征。“十五五”时期,我省要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健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在“十四五”时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基础上深化提升,重点补齐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硬件短板,推动县域内师资、经费、设施等资源向更高质量均衡配置。二是在“县管校聘”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全覆盖基础上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流动的激励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三是推动学前教育在普及普惠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建立与物价水平、办园成本联动的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四是适应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新特点,完善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确保不同群体学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畅通就业服务均等渠道。一是进一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功能融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就业政策、岗位信息、技能培训等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二是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农民工职业发展诉求、退役军人转型适配需求、残疾人就业便利化需求等,提供“一人一档”精准化职业指导、岗位对接和创业扶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是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设置培训项目,提升培训质量,并推动技能证书全国范围内实现跨区域互认。

  织密社会保障兜底网络。一是健全社会救助均等化体系,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原则,优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标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二是完善住房保障均等化政策,优化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结构,将新市民、青年人、农村转移人口纳入保障范围,覆盖更多发展型群体。三是提升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保障。针对残疾人,推动乡镇(街道)标准化康复站智能化改造,完善康复辅具租赁“县乡联动”数字化管理系统。针对困境儿童,完善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监护体系,为困境儿童提供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的全周期服务。

  完善医疗服务普惠体系。一是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从初步构建向深度融合升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精准下沉,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质升级,显著提升基层对常见病、慢性病的精准诊疗能力。二是推动省级统筹机制高质量运行,进一步缩小不同地区医保报销比例、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的动态差距,深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捷化改革。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激励保障全链条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拓宽学术交流、职称晋升通道,打造“留得住、能干事”的稳定型基层医疗队伍。四是全面构建“5G+AI辅助诊断”远程诊疗体系,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省级三甲医院AI影像诊断平台。

  优化文化体育服务供给。一是推动文化资源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深化,鼓励城市文艺院团与基层文化组织实现结对共建、人才共育,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二是在城乡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础上优化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增设智慧健身路径、户外营地等新型设施,结合群众需求推广特色全民健身活动。三是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支持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向数字化保护、活态传承转型,建立非遗数字档案库、开发非遗主题研学产品。四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建设沉浸式数字文化馆,实现图书、展览、演出等资源从线上共享向互动体验转变,让数字红利更公平地惠及全域。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