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评论  >  陇上评论

“飞地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5/09/24/ 09: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崔银辉

【陇上评论】

“飞地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崔银辉

  “飞地经济”模式,是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近年来,我省各地农村积极探索尝试“飞地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方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破资源束缚,提升产业规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一些地方难以扩大规模化种植,而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其他适宜种植的区域,既能解决本地土地不足的问题,又能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岷县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土地已不能满足需求。为解决这个难题,岷县在甘南、张掖、临夏、陇南以及青海、四川等地,陆续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本地育苗、异地扩种、运回加工销售”,既扩大了种植规模、保证了中药材品质,又带动了“飞出地”与“飞入地”的群众增收。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抱团发展。我省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营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借助“飞地经济”模式,从“各自为营”到“攥指成拳”,就能够集中有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清水县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川区村带山区村”的思路,将收益低、基础弱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集中布局在具备区位和经营优势的村庄,成功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的新路子。去年,26个采用“飞地经济”模式的项目成功实施,不仅带动了小村、弱村增收,让资源匮乏的村庄得以分享发展红利,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园区化、集群化发展。

  加强对外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我省一些地方的农产品附加值偏低。而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引入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无疑能极大提升农产品价值。近年来,渭源县积极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与青岛市城阳区共建“飞地产业园”,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先后落地食用菌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中药材趁鲜加工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这种跨区域的“飞地”合作,不仅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也为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飞地经济”模式,为我省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期待各地积极利用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做好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服务支撑等方面工作,让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