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娜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日益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桥梁”与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灯塔”,承载着传播学术知识、优化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功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正为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稿件筛选、同行评审等关键环节提供全新支撑,既能帮助科研人员优化工作流程,精准把握学科前沿,也能进一步提升其学术敏感度与专业判断力。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人才的能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与编辑功底,还需具备AI应用、人机协同、跨学科整合与创新等复合型能力。一是学术专业与编辑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学术期刊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加工能力,还需掌握出版规范,确保学术成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二是AI技术应用与数字素养。学术期刊人才需要熟练使用文献检索、语言润色、可视化等AI工具,同时要了解AI原理与局限,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理解力。三是人机协同审稿能力。培养高水平学术期刊人才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但不能全然依靠。应在借助AI完成格式检查、抄袭检测等基础工作的同时,进行人工判断,识别AI可能遗漏的问题,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审稿模式。四是跨学科与创新能力。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术期刊人才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人工智能的冲击实际上提供了一次机会,让我们反思学术期刊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并为探索变革方向提供了契机。
AI驱动精准培育选题策划能力。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催生新技术、新理念。可通过数据洞察和趋势预测,引导学术期刊人才树立“数据驱动”思维,推动AI应用贯穿选题全流程。在选题线索挖掘阶段,运用智能文献检索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扫描,通过关键词聚类、引文分析等功能,有效识别研究热点,为期刊选题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撑。在选题价值验证阶段,可使用AI趋势预测模型,通过输入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数量、产业需求等数据,自动生成选题热度曲线,分析潜在影响力。同时,结合AI问卷调查工具,快速调研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偏好,并结合期刊定位自动生成“选题可行性报告”,引导学术期刊人才树立兼顾学术价值与读者需求的“平衡思维”。
AI赋能系统提升审稿加工能力。审稿与加工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在初审筛选环节,可运用AI反剽窃工具对稿件进行全文对比,迅速识别基础问题。运用AI格式审查工具校验作者单位标注、图文格式等规范性内容。此外,需引导人才树立人工复核意识,建立“AI初筛+人工验证”双重审核机制,避免单纯依赖技术结论。在复审评估阶段,使用AI审稿人推荐工具分析研究领域、评审历史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精准匹配外审专家,有效缩短审稿周期。在处理跨学科稿件时,可利用AI拆解知识模块,将稿件拆解为具体的知识模块,生成评审重点提示,帮助人才快速把握稿件核心创新点,精准找出稿件潜在缺陷与不足。还可利用AI整合审稿意见,提取多位审稿人的意见关键词,梳理形成“共识性问题”“争议性观点”清单,帮助人才形成客观公正的终审结论。在编辑加工阶段,使用AI工具纠正语法错误,优化语句表达;运用AI可视化工具美化图表,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符合期刊规范的呈现形式。
AI助力全面提高传播运营能力。新媒体时代,传播运营能力成为学术期刊人才的必备素养。利用AI技术实现精准化传播,提升期刊影响力,需要人才掌握智能传播的策略与方法。一方面,构建多元传播矩阵。利用AI内容生成工具,结合不同平台特征实现差异化、多样化的内容转化。例如,提炼学术论文核心观点,将其打造为短视频脚本,通过数字技术制作“学术论文解读视频”;利用AI图文生成工具,将学术论文的研究结论转化为图片。借助AI数据监测工具,分析各平台的目标受众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受众画像。如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重点推送面向青年学者的方法类内容,实现精准触达。另一方面,强化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策略调整能力。以AI运营分析平台为依托,实时追踪论文的下载量、被引量、社交媒体转发量等数据,生成“传播效果热力图”。针对传播效果不佳的内容,运用AI分析背后原因,提供优化建议,指导内容调整与策略优化。
人工智能赋能学术期刊人才培养,并非单纯的引入技术工具,而是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与能力结构的深度重塑。以AI驱动选题策划、精准把握学科前沿、洞悉社会需求,可实现“被动等待”转为“主动引领”;以AI赋能审稿加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可打造“人机协同”的高效出版流程;以AI助力传播运营,可推动期刊内容跨越时空,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的最大化。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学术期刊人才,需要坚守学术伦理与质量底线,积极拥抱新技术、开辟知识传播新路径,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