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区域性创新生态体系

 2025/11/07/ 10: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恒山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构建区域性创新生态体系

  张恒山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立足省情实际,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全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促进创新积淀向研发优势传导,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区域性创新生态体系。

  抓住创新主体关键。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产业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竞争力。一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的投入,推动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二要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建立梯次接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体系,加大培育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实现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三要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金融资本为支撑、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抓好技术攻关重点。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创新之路,把有优势的领域、最迫切需求作为技术攻关的主攻方向和主要阵地。一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效能,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共建“国字号”试验基地,创建各类省级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打造体系化竞争优势。二要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谋划延链补链强链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联动、深度融合。三要完善重点科研选题机制。按照“找得准、抓得紧、攻得下”的思路,梳理形成急缺关键技术图谱。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领域,确定引领性、关键性的研发课题,力争在重点技术领域实现国际国内领先。

  聚焦协同创新路径。以协同创新打破壁垒,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一要深化产学研融合。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的协同模式,推动形成产学研协同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局面。二要强化人才“稳育引”。“稳”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作用,强化重大平台项目人才吸附功能,认真做好服务保障,让优秀人才安心工作。“育”是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提高人才待遇水平,畅通人才发展道路。“引”是要建立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院士、专家联系机制,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到本地开展交流合作,借用“外脑”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三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完善科技对外开放合作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综合服务,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对外开放投融资和高质量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盯紧成果转化要害。成果转化是科技自立自强落地见效的关键,需打通从创新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一要面向市场开展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企业和市场精准对接,引导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二要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与运用。推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培育一批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促进专利成果在企业转化运用。三要提高创新载体辐射带动能力。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阵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价值创新领域,推动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完善运营模式与配套政策,提升行业成果承接能力。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副厅级班)学员,金昌市副市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