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陇军之声

【理论】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5/11/21/ 11: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王云飞

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王云飞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通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科技强农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引擎。

  强化农业科技攻关 筑牢乡村产业振兴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立足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特色,以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转型。

  聚焦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马铃薯、玉米、中药材、肉牛、肉羊等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依托省农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针对我省地形复杂、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大的特点,研发推广适合山地、高原的小型化、轻便化农业机械,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同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和绿色防控,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电商等新业态。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媒体技术,拓宽甘肃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品牌信任度,让“甘味”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健全基层科技服务网络。构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县级科技服务站+村级科技明白人”四级科技服务体系,将科技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在每个县建设农业科技园区,集中展示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在乡镇设立科技服务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技术指导;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科技示范户,发挥其在技术推广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培育多元化科技服务主体。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组建科技服务联盟,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让、人才培训等服务。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科技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产业、不同群体的科技需求。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推行“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服务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驻点,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利用“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开设线上技术课堂、专家答疑直播间,打破时空限制,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先进农业技术。此外,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提升农民科技素养,激发农民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科技人才培育 夯实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要坚持“引才、育才、用才”并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

  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围绕全省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和领域,制定专项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甘创新创业。给予引进人才在科研经费、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培养本土科技人才。依托职业院校、农业培训机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员、农村电商人才等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本土科技骨干。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地方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研发、孵化、转化的场所和服务。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科技人才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优化乡村振兴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的土壤。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设立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格局。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与企业、农户的需求有效对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成果。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为农业科技企业、农户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维权等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