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志 曹润青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范畴,是我们党百年来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成就的深刻表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实践,由于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高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积淀为深厚底蕴,以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理念为坚实路径,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时代精神,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更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中国底蕴。
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旗帜
任何一种文明形态的创造,既依赖于其创造者对自身历史条件和历史境遇的把握,更依赖于其对自身发展方向和道路的认定与选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选择,也标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文明指向。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本主义文明率先崛起。然而,由于内在固有矛盾的持续积累和各种社会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和历史局限性也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崭新文明形态强有力地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同时,也现实性地开启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为人类探索新型文明形态的历史进程。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苏东剧变,曾经在苏联和一大批东欧国家中展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探索戛然画上了句号。然而,历史没有终结,文明不会凋谢。获得新生的古老文明大国——中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坚持在实践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拓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塑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又在人类发展史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创造性示范和全新选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并示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概言之,所谓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它塑造并示范了一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能够创造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塑造并示范了一种以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基础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塑造并示范了一种切实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精神主动力量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塑造并示范了一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带领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其系统性实践,极大推进了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为塑造中国奇迹之路,成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之路,也成为引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精神之路。
彰显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的文明底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中创造出来的。在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博大开放的文明融通格局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实践提供了源头活水。
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百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解放伟大理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实践提供了最坚实的思想引领、最坚固的理论支撑和最坚定的道路方向。
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源自中华民族的文明精髓。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实现连续发展的文明体。在五千多年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人类关怀意识、个体修养要求和伦理责任原则尤其是“文明以止”境界,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思维的基本要素,凝成了中华民族在文化立场上的基本尺度,成为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历史进程和剧烈历史洪流中始终站稳脚跟的“文明的活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新论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了中华文明的丰厚滋养、注入了中华文明的道德源泉、赋予了中华文明的解题智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磅礴力量。
第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自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卓越智慧和坚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的新的国际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和危机危局,我们党坚定统筹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深刻地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重大的时代引领价值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追求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合理现代化道路与前景的卓越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及其观念创新,由于注重以唯物史观的文明实践观点去揭示文明形态的本质属性,以世界历史的开阔眼光去阐发文明关系的本质要求,以人类解放的价值关怀去把握文明发展的本质承诺,既深刻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对人类文明思维方式的局限,也为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提供了开拓性贡献。
第一,实现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忠实继承者、坚定实践者、创新开拓者。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仅从未停止对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批判和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实践及其观念建构长期面临的复杂历史与思想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两个大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及历史底蕴,创造性展开对人类文明本质及其历史创造的深刻阐发。这就是:深刻揭示人类文明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多样、平等、包容的属性,深刻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文化霸权主义,阐发了当代中国在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思想立场;深刻诠释人类文明在互动关系上所具有的交流、互鉴、共存的根本特征,深刻批判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彰显了当代中国在把握和处理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本质追求和实践格局;深刻阐发人类文明发展需要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根本原则,深刻批判历史终结论和反全球化思潮,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正确路径的积极建构。
第二,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端的整体性超越。现代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在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构成了困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实践,由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明观去把握和塑造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为从整体上消解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端或“赤字”提供了创造性解决路径的示范。展开来看:在消解生态赤字的示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消解发展赤字的示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将推动我国全体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消解治理赤字的示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消解信仰赤字的示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消解和平赤字的示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鲜明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和文明追求,生动地说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对于塑造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我们坚信,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的深化与拓展,不仅21世纪的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迈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而且21世纪的人类社会也将更加坚实地迈向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发展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8月06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 2021年07月14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 2021年04月14日把握“三个不可替代”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 2021年04月14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