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理论·纵横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5/10/31/ 10:1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朱宏胜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既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新型教育模式的迭代与教育主体角色的转变,高校需突破对传统单一教育模式的依赖,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价值,实现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

  构建智能协同教学体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统一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思政课程考勤、知识传授、作业提交与批改、题库建立、个性化练习试卷生成等,并根据题库答案自动进行成绩评定与学情分析。这一举措可将教师从繁重重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更专注于思政理论研究与教育方法创新。同时,借助智能数据追踪系统,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行为数据,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专门化、高精度的思政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建立跨部门的智能化协同联动机制,打破高校内部各岗位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生全景数据档案库,整合收集学生课堂互动、心理评估、社团参与及校园活动表现等多维度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深度分析,生成个人表现趋势与成长数据报告,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与精准干预提供支撑,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整体效能。

  创建数智个性化教学模式。运用数智分析技术,基于多维度数据构建个性化的培养模式。通过整合学生的成绩轨迹、课程打卡情况、图书借阅种类、校园卡消费记录、在线学习时长等行为信息,生成可视化数据图谱,构建个人学习特征模型,动态捕捉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方便思政教育的精准化实施与动态调整。当系统监测显示学生的思政理论掌握不足时,自动启动预警机制,生成个性化的线上思政教育强化方案。比如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定向推送思政理论提升视频、互动答题弹窗和拓展学习资料,实现思政内容的精准推送与个性化辅导。同时,系统也将持续跟踪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情况,结合视频观看进度、互动答题正确率等数据,生成反馈数据与分析结果,形成“评估—干预—再评估”的闭环机制,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种智能推送模式不仅能及时弥补学生思政理论的知识盲区,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实施数智技能提升计划。高校应将教师数智技能提升纳入重要议程,构建理论、实践、考核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在理论培训层面,以大数据分析、智能工具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等内容为核心,系统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思政教学能力。在实践应用层面,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优秀数智教学案例资源平台,汇集各学科的优秀数字化教学案例,包括智能课堂互动案例、虚拟实践教学项目、混合式教学设计等类型,建立高校思政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参考,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播。在考核评价层面,将数智技能培训成效与教学应用成果纳入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加大对教师开展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改科研的支持力度,定期举办“数智思政课程创新大赛”,设立专项教学改革课题,对取得突出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数智化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人工智能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各高校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积极推动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技术支撑。未来,人工智能将以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式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成为推动其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引擎。高校既要把握技术革新带来的发展机遇,又要持续平衡技术发展规律与思政教育本质要求的动态关系,在破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张力中坚守育人初心,确保数智技术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系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