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育人、质量和创新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育人文化,培养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决定了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育人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根本。一是建好育人大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质量。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搭建育人大平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有机融合,引导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三是建强育人大师资。配备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规律、思政课教学难点及对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等研究。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争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建设质量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意识,建设质量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教的质量。聚焦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围绕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重构课程体系,建设一流课程、优质教材。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二是提高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复兴、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着力培养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专攻博览,又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三是提高研的质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健全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对标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新型学术组织和研究实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业链、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建设创新文化,引领变革重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文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创新办学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中国化、时代化的办学理念,科学制定学校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着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二是创新内部治理。着眼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学校章程的基础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畅通民主管理监督渠道,尊重保护师生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创新进取、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三是创新社会服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服务国家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筑牢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
(执笔:张焕霞,为兰州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副教授;张振飞,为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8日辛理瑄 | 坚持“三个着力” 助力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 2025年04月18日辛理瑄 |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2025年04月18日辛理瑄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2025年04月18日辛理瑄 |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