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辛理瑄

辛理瑄 | “党建+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2025/09/24/ 10:07 来源:“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 作者:崔婷婷 何志杰

  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育人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构建“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深入探析这一协同育人路径,对于提升育人实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思政教育则聚焦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协同,能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多维度,全方位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坚定立场。

  (二)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党建工作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思政教育拥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党建+思政”协同育人,能够打破部门之间、资源之间的壁垒,将党建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邀请优秀党员走进思政课堂分享奋斗经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等,使各类育人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凝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更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担当精神;以思政为依托,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能在专业学习中锤炼本领,又能在党建与思政的熏陶下塑造品格,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党建 + 思政”协同育人现状剖析

  (一)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认识到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健全的协同机制。党建部门与思政教育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工作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在制定育人规划、开展教育活动时,缺乏统一协调,导致资源浪费,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队伍融合不足

  党建工作者与思政教师往往分属不同体系,在专业背景、工作侧重点上存在差异。部分党建工作者对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思政教师对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要求把握不准,使得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难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深度融合。同时,教师培训体系中,针对党建与思政融合的专项培训较少,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协同育人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不够

  当前,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脱节现象,未能充分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创新整合。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仍占主导,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兴媒体技术在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不够充分,线上线下教育未能有效融合,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党建 + 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一)更新协同育人理念,强化顶层设计

  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成立由校党委牵头,党建部门、思政教育部门、各教学院系等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育人内容

  1.挖掘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本地本校本行业的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党建与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如编写红色校本教材,开发红色文化精品课程,讲述革命先辈、优秀校友的英勇事迹和奋斗故事,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2.融入时代元素。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等,及时更新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容。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热点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感知和理性判断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1.开展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党建工作者和思政教师参加融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党建理论、思政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促进双方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分享协同育人经验,拓宽工作思路。

  2.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在“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中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体系,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新教育形式,拓展育人空间

  1.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党建+思政”智慧教育平台,整合线上课程、党建资讯、学习资料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运用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例如,制作红色故事短视频,开展线上红色文化展览,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党建与思政教育。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社区、企业等,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研考察等活动。在实践中,学生既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又能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党建与思政主题的社团活动、文化比赛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升综合素质。

  “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探索。通过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形式等路径,不断提升协同育人实效,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执笔:崔婷婷 何志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