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理论甘肃  >  辛理瑄

辛理瑄 | 党校教学需要发挥好“三老”作用

 2025/11/05/ 08:36 来源:“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

  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是关键之一。党校教学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应高度重视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各级党校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员感觉吃不饱吃不好,老师感觉饭难做和做不好,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对象方面的原因。党校教学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有丰富社会阅历,且大部分文凭较高,且一个班级有学理科的,也有学文科的,专业知识结构跨度大。如何教好这样的学员,客观需要老师不仅社会阅历要丰富,知识基础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二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因。党校教学内容,以特色理论为主体,时代性和实践性要求特别强,这客观要求老师不仅要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视野开阔,而且还要政治敏锐、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是上课老师方面的原因。目前党校教师现状是,大部分老师学历高,基本都是博士毕业,但社会阅历严重缺乏,且知识结构单一,专而不博,另外,一些老师视野也不够开阔,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比较欠缺,也缺乏政治敏锐性。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必然感觉老师教学空洞不接地气,有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对老师而言,虽然也是尽心尽力备课,但由于社会阅历缺乏、知识积累不广博等问题一时难以弥补,总是感觉饭难做和做不好,吃力不讨好,最终老师不满意,学员也不满意。另外,目前虽然各级党校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比如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但由于教师组织把握主导作用还是比较欠缺,教学方法的创新仍然弥补不了教师主导的缺陷。

  如何解决上述突出问题,建议各级党校教学多发挥退休老学者、老领导、老革命“三老”作用。

  一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年龄就是知识、阅历就是学历、人品就是文凭,在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基础上,研究者一般要到60岁左右或60岁以后研究和思想才大体开始成熟。但由于60岁后退休,正是研究和思想成熟的阶段,却不能发挥作用,实在可惜,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损失。

  二是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有巨大丰富老年人力资源,老年人口虽然没有年轻人口所具有的体力和精力优势,但有智慧和经验优势,社会应发挥好老年人口的智慧和经验优势。

  三是各级党校选聘一些优秀“三老”担任党校主讲老师,这样对“三老”、对学校两方面都好,尤其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更好,也是国家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具体选聘措施:

  一是在老学者方面,各级党校要多选聘一些60岁到70岁之间的退休教授或退休学者,尤其是要多选聘一些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优秀退休老学者老专家担任学校主讲老师,70岁以后的老学者老教授由于身体等方面原因,可不予考虑。

  二是在老领导方面,各级党校要多选聘一些具有丰富领导实践阅历的优秀老领导担任党校主讲老师,年龄也可考虑在70岁以下。

  三是在老革命方面,各级党校要多选聘一些有光荣革命阅历的老革命,比如选聘一些老红军、老党员担任党校主讲老师,以亲身经历讲革命历史,效果会更好,选聘这些老革命年龄可放宽,或可以不限,只要身体可以,思路还清晰,讲话还有底气,都可以选聘。

  其中在讲课分工方面,老学者可以多讲理论方面,老领导可以多讲经验方面,老革命可以多讲革命传统方面。“三老”结合起来教学,在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上可以互补,同时,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有助于教学入脑入心。

  对于党校在职老师,尤其对于在职年轻老师,学校可鼓励多研究、多知识积累,多到基层调研,多到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多跟班学习,到年龄较大思想等各方面成熟时再上讲台也不迟,这样对年轻老师好,对学员也好,最终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更好。

  (执笔:宋圭武)

  【作者系兰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甘肃乡村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专题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