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晋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让红色文化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的历史产物,深刻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展现出来的鲜明政治品格。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宏伟的历史征程,迫切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新时代青年全程参与和见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其人生黄金时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高度一致,他们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用红色文化培育新时代新人,是个人成才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历史传承的紧迫任务,是时代召唤的必然选择,更是一场深刻的历史传承、价值塑造与精神赋能,有助于帮助青年一代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筑牢精神根基。红色文化为时代新人注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魂。红色文化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大地上百余年的奋斗史,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神结晶。其中包含的每一个理论成果、每一个伟大精神、每一个历史瞬间、每一个民族记忆,都是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文化主体性的坚固基石。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感悟先辈为理想奋斗的壮丽篇章,有助于青年一代筑牢精神根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与时代同向的远大理想,从而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在服务国家和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赓续奋斗之志。红色文化为时代新人注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从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主义,到长征路上“啃树皮、嚼草根”的坚韧不拔,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自力更生,到建设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从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研制“两弹一星”的无私奉献,到改革开放勇往直前的敢闯敢干,不懈奋斗始终是红色文化的鲜明精神底色。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一代要赓续奋斗之志,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基因植入血脉,勇于走出舒适区,主动到艰苦环境中去,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练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厚植为民情怀。红色文化为时代新人注入“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红色文化凝聚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结合起来,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色文化镌刻了近现代以来党和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印证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用红色文化涵育时代新人,就是要引导其厚植为民情怀,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邃哲理,始终坚守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精神操守,强党性、树正风、重实干,牢记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勇于开拓进取,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勇于担当作为。红色文化为时代新人注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之勇。担当作为是一种品格,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一百多年来,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书写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史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这些英雄模范身上无不体现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无悔的责任担当。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要用这些生动教材,赋予青年一代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明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己任,不做旁观者,勇做实干家、奋进者。同时,锤炼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敢于积极应对,在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2025年10月31日以思政工作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 2025年10月31日以优秀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2025年10月30日加快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 2025年10月30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效能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