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肩负着基础性、关键性使命。加强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全民爱国情感、传承民族精神、筑牢国家认同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基层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基层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包括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身边榜样的动人事迹等,都是弘扬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另一方面,多元文化思潮交织,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产生冲击,亟需创新教育模式以坚定其理想信念。在此背景下,必须盘活基层教育资源,改革创新教育形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抽象概念”转为可感可知的“具体实践”,从而扎实有效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整合开发基层特色教育资源,夯实教育基础。加强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对基层特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深入挖掘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涵,并转化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一方面,要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各基层单位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对本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开展全面普查与系统梳理,涵盖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修复革命遗址,还原历史场景,设置历史影像播放区,使参观者全方位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乡村和社区,全面收集老照片、老物件、地方志等资料,开设“家乡发展变迁展览”,通过呈现不同时期乡村面貌和城市建设的对比,让群众直观感受家乡的发展进步。同时,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发展榜样与模范事迹,引导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感悟家国情怀。还可组织群众参观地方特色产业基地、便民服务中心等,使其直观体会乡村振兴成果,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此外,应梳理辖区内传统戏曲、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其中的爱国元素,并将其融入教育内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组织学生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创作非遗作品。依托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强化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创新基层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提升教育效果。随着时代发展,群众的认知习惯与接受方式发生变化,需要创新传统教育模式,立足基层实际,贴近群众生活,打造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育形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体验”。一是推动教育场景日常化。学校可打造“爱国文化长廊”,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介绍革命英雄事迹、国家发展成就,展示校园爱国活动剪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熏陶。社区应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宣传栏等空间,设立“家乡发展照片栏”“爱国文化墙”等,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乡村可依托村委会开展非遗手工艺制作和故事宣讲活动,利用农家书屋设立“乡村爱国主义教育角”,陈列红色书籍与本土发展史料,使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二是开展互动式主题活动。在重要节日期间,举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歌曲演唱大赛、诗词朗诵会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在互动中激发爱国情感。在重大历史节点,组织“缅怀先烈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先烈事迹,弘扬先烈精神。三是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制作贴近生活的图片、音频、视频、纪录片等内容,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在转发与评论中传递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红色遗址进行数字化建模,开发VR体验课程,使群众能够沉浸式参观红色遗址、模拟体验非遗技艺。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在乡村或社区文化中心设置AR互动屏。群众通过手机扫描图片或二维码,即可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动画,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凝聚教育合力。基层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群众等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工作有序推进。政府层面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地方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完善考核指标,厘清各部门职责与分工。各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交流工作进展,协同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层面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爱国元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邀请乡村干部、企业代表走进校园,讲述工作经历,分享爱国主义英雄事迹,丰富教育内容。企业层面应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企业文化与职工培训,开展“爱国敬业主题培训”,组织“企业与国家共同发展”主题讨论,举办“职工爱国事迹评选活动”等,多途径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同时,可向乡村学校或社区教育基地捐赠物资或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员工参与相关主题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广大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创作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化精品与融媒体产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及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成果。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07日传承传统家风家训 构建清廉社会生态
- 2025年11月07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 2025年11月07日将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铸魂育人鲜活素材
- 2025年10月31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