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能源监管是能源安全的守护者,也是绿色发展的推动者。高效的能源监管体系不仅能够确保能源市场公平竞争,而且能促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秉承系统思维和改革创新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构建起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现代化能源监管体系,切实做到敢于监管、科学监管、善用监管,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提升能源监管效能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联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一方面,能源监管效能提升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保了障和动力。高效监管能够确保绿色低碳政策有效落地,防止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同时,通过实施公平监管,可以促进清洁能源行业充分竞争,优化市场环境,减少能源浪费,并在转型过程中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与系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也为能源监管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场景和创新机遇。转型过程中涌现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推动监管体系持续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监管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此外,还可以拓展监管范围,由单一环节监管逐步拓展为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进一步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完善标准化的协同治理框架。绿色低碳转型涉及多元利益主体与复杂技术路线,只有依托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规则,以统一先进、有效衔接的技术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才能确保能源监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各类市场主体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提供清晰指引。其一,要加快构建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法律体系。应清晰界定政府、企业、机构等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并明确能源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保障其依法独立公正履行监管职责。其二,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加快制定并完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与检测认证体系,提升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互联互通水平。在能源消费侧,要持续完善能效标准体系,扩大能效标识与节能产品认证覆盖范围,不断提升质量标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其三,要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与执法。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突破地域限制,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与执法制度,协同处理跨省区能源输送、交易和环保等问题,促进能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全景动态监管体系。随着数字时代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成熟,为提升能源监管效能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其一,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在电源侧,需加强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监测与控制能力建设;在电网侧,应推动智能电表和高级计量体系全覆盖,部署智能断路器等先进设备,有效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运行挑战。其二,要建设统一高效的能源监管平台。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打通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跨领域、跨区域数据的融合共享。例如,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区域风电、光伏出力进行高精度预测,通过分析海量用户用电数据,精准识别能效提升潜力,为能效监管与负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三,要建立AI驱动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自动识别电网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准确定位薄弱环节,并生成预防性调控建议,提升系统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市场报告、企业披露信息等进行自动扫描与分析,有效识别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利用智能算法监测市场出清价格、交易量等关键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波动与违规线索,提升能源监管的时效性与精准性。
健全市场化、精准化的政策激励机制。绿色低碳转型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精准化的政策激励工具,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具体而言:其一,要培育发展多元化绿色能源市场。应设定科学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提升配额分配公平性,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与履约机制,使碳价格真实反映减排成本,推动企业积极采用低碳技术、优化能源结构。要制定清晰透明、可追溯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标准与统一交易规则,推动绿证市场与碳市场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协同效应。同时,应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完善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促进能源结构向绿色清洁方向转型。其二,要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财税金融激励政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可从初始投资补贴逐步转向度电补贴,激励项目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运营。此外,可联合多部门金融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其三,要结合区域与用户差异实行分类施策。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能源监管不宜“一刀切”。应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不同地区在能源转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引导。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必须以提升能源监管效能为核心抓手,有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要在能源监管领域深入推动“法治化、市场化、技术化”三者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加快实现监管模式从传统行政管控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治理”跃升。通过强化监管的制度保障能力,引导能源产业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转向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最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多方共赢与可持续统一。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相关新闻
- 2025年11月07日加强基层爱国主义教育
- 2025年11月07日传承传统家风家训 构建清廉社会生态
- 2025年11月07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 2025年11月07日将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铸魂育人鲜活素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